Close

Login

Close

Register

Close

Lost Password

微電影官網上方banner (2)

第二屆三好微電影電影大師研習活動報導(上):透過電影傳達真善美,新時代台灣影視類型想像與IP建構

(活動花絮馬上看! 當天產出的活動紀錄短片,瞧瞧我們在研習什麼吧!)

第二屆三好微電影國際創作競賽在2021年2月3日頒獎典禮之前,於1月30日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辦電影大師研習,邀電影導演、演員、電影發行公司與近三十六名來自三好微電影優選的影像創作者交流與分享經驗。從早上9:30開營儀式,接著展開三個業界經驗分享的環節,中間穿插尋找夥伴、認識彼此的互動遊戲,晚宴過後,在《佛教靠我》紀錄片展映座談中溫暖地結業。

理想是現實之因,現實是理想之果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開場時分享星雲大師的人生故事,還有生命教育電影化的理念。星雲大師在十二歲出家時,受到師父志開上人的開示:「理想是現實之因,現實是理想之果,你要有理想,才能實踐你的世界」。勉勵創作者帶著理念,透過電影打動人心,傳達生命教育,推動社會的善美。

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則是熱情關懷本次活動參與者,希望大家開心研習,由於近期在提倡蔬食A計畫,環保救地球,愛護生命,這次邀請大家一起體驗一日蔬食,期待有更多關懷社會議題的微電影,可以分享給社會。從點心到午餐與晚宴,與會的年輕導演們紛紛表示:「被餵食得很飽!」,整日下來,真實感受到內外皆圓滿。

協辦比賽的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陳護木理事長,則是從音樂的譬喻延伸到眼睛,用人體感官來舉例,眼睛的感受更需要鋪陳,藉由網路科技的發達,全球交流更快速,希望靠大家發揮創作,用影像敘說台灣美好故事,傳閱出去。

三好精神連結兩大賽事共享電影大師研習活動

在上午的研習活動中,穿插了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舉辦的「青春有影大學盃三好獎」三好組的頒獎,因為三好微電影在本屆特別贊助第六屆的大學盃,在原本六組的競賽中新設立三好組並給予獎金,並邀請三好組的優選大學生一起參與研習,也頒予獎狀,延伸三好精神。

由於疫情關係,三好評審團目前皆因工作任務,在海外各地,很遺憾地無法參與現場活動和大家互動,不過擔任評審且甫獲第七屆紐約紀錄片影展終身成就獎的名剪輯師錢孝貞、知名賣座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導演林孝謙,都熱情地透過自拍影片勉勵得獎者。

在上午第一場的研習中,邀請了投身電影15年、發行監製多部口碑國片的牽猴子行銷總監王師,他考量到現在局勢與新導演的需求,將分享題目設定為「新時代台灣影視的類型想像與IP建構」從類型電影出發,探究IP建構的可能性。

看影片的管道很多,為何人們還需要去電影院看呢?

因此,觀眾進電影院觀影,在商業模式下,越來越像一個手段。現在導演們正在以短片創作開拓可能性,因為短片創作較長片自由,是創作者自我介紹的入門名片。如果想要拍出上院線的影片,長片要拍什麼題材、類型,真的是必先考慮的。

現場互動之下,有些青年導演分享了從書本或網路得到的類型電影定義。王師說,類型電影具有公式和形式,當觀眾充滿期待時,若突然翻轉劇情,就會顯得有創意。但類型影片並非一成不變,會依據時代演變。他認為電影是群眾心理狀態的投射,導致有些類型顯得受歡迎。從數據看來,顯示了女性的剛性需求是看浪漫片,男性則是動作片。那你想要吸引怎樣的觀眾觀影呢?

電影是單次消費,每次看電影都是一種投票行為

讓大家很過癮的是,在現場他舉了非常多寶貴的行銷操作與票房實例,譬如台灣拍過某歌舞電影,導演過去是票房冠軍,這次卻無法複製成功的失利,因為每種類型影片的建構都是精密的工業,國外歌舞片的資源充沛,但台灣就能複製嗎?他希望大家可以思考類型影片成功因素,因為觀眾的心理機制與社會氛圍是導演需要去研究的,看電影不再僅僅是娛樂消費,需要留意背後的社會現象。

類型模糊將挑戰觀影印象

王師還分享了顛覆類型片的電影《健忘村》的行銷經驗,從劇情到強大團隊、大咖演員,卻遭到票房滑鐵盧,因為行銷方式與類型有密切關係,接著當觀眾進入電影院,則直接挑戰他們對於影片的想像。所以為何影片需要從類型切入,在上映前後都有連帶效應。他接著舉例目前當紅的韓國網路劇一集製作費就達8千萬,可以拿來拍1.5部的《返校》,韓國影視開始超車贏過東南亞各國,靠的就是文化輸出。所以他引用CJ集團創辦人曾說的No Culture No Country。王師覺得,韓國電影的成功因素不外乎就是技術上媲美好萊塢,注重題材挑選。他也強調我們可以透過通俗文化的重建,成為兩個甚至三個世代的共鳴與連結,重塑集體記憶(譬如近期的《天橋上的魔術師》)。當你有文化辨識度,在國際上才會被看見,獲得他人尊重。

影片題材四大要素:戲劇性,普世性,在地性,國際性

他繼續分享,透過電影的轉化,魏德聖將歷史上可能不起眼的《KANO》故事,帶領觀眾重新思考不一樣的歷史,其實是對歷史上的貢獻,電影其實不僅僅是電影。他也分享一張實際統計數據,看看哪些類型是受歡迎的題材。以《紅衣小女孩》為例,驚悚恐怖片是台灣近年新興現象,用台灣鄉野傳奇故事恐怖元素包裝,這類型算是穩定成長的。而紀錄片因為拍攝器材門檻降低許多,觀看受歡迎度增長,近幾年成為顯學。數據往往也要搭配當下歷史來看,就會發現,類型是不斷流動的,演變的,隨時代辯證的,所以它不是一種限制創作的框架,而是你有沒有看出當下社會面貌的需求。全世界充滿了許多絞盡腦汁,不見天日的劇本,其實劇本才是專業中的專業,尤其在類型影片中,大家都看膩了,要怎麼反轉與創新才具有價值。

他舉例Netflix會成功,是因為內容策略跟傳統產業很不一樣,精神在於「把全世界最好的內容帶給全世界」,他們會跟當地最好的開發團隊,一起製作符合當地與全球觀眾口味的影片。所以,影片創作者需要具有「深層文化與美學的論述力,想像力,移植力。」他也提醒大家,類型片不等於商業片,最終別忘了,觀眾進戲院想看的,終究是故事

以上是研習活動上半場的精彩報導,下半場還有更多實務分享,請繼續收看下篇文章喔!

想要親身參加這麼精采的電影大師研習,就趕緊報名2021年度第三屆的三好微電影,或是青春有影大學盃,明年就有機會現場取得最貼近的互動與資訊分享喔!

客服信箱:service@micromovie.org.tw

分享本篇文章

喜歡文章請按愛心!

0

相關文章

訂閱比賽/媒合電子報

我們將提供最新競賽/媒合/影片徵件/影視演講活動的快訊,積極參加比賽的您或想獲得更多進修機會者,歡迎訂閱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