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ogin

Close

Register

Close

Lost Password

微電影官網上方banner (2)

微電影實驗小聚x.MIT 01紀實:從蕭培元的「帶薩克斯風登頂玉山」到東默農的「心機睡褲」

入夜,雨不停地落下,街上行人撐著傘,不是剛下班趕回家,便是相約與朋友晚餐去。雨滴似乎越來越大顆,正敲擊著第一次舉辦實驗計畫小聚者Shary的心臟,她看著手上爆滿的預約名單,一瞥還空蕩蕩的教室,舉頭高掛的時鐘指針來到正式開場的七點,到底,真正到場的會有多少人呢…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那份看似滿場的名單,是一場夢,而真實人生是:小聚的教室變得寬敞,多了份輕鬆感,不認識的參加者自由交談著,啜飲咖啡或清香的高山茶,正式開場時,甚至傳來了一陣笑聲!

什麼是「微電影自由創作實驗計劃」呢?

第一位分享者─蕭培元,正是「微電影自由創作實驗計劃」(x.MIT)的發起人,一張拿著薩克斯風登玉山山頂的照片揭開小聚序幕,讓大家放鬆一笑。目前是資訊管理系講師兼準博士生的他,因為本身對多媒體資訊應用的興趣,再加上渴望培育年輕人的理念,透過微電影協會的社團召集同好,發起了這個計畫,期望能:實務拍攝一部微電影、出版微電影書籍、推廣微電影校園種籽計畫。

6秒短片分享到社群也能獲得上萬點擊率

「微電影與載具是密不可分的。」蕭培元從各類研究數據中發現,較多人使用手機看短片,10分鐘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上限。有人會問,那些切成好幾集的短片,加起來很長,也算微電影嗎?「微電影分集往往是為了導流量。人們眼球專注力大約6-7分鐘,而日韓人則更短。」蕭培元這麼回應。在日本有BeeTV頻道,專為手機打造數位內容,每個節目平均3~5分鐘,每日更新速度之快,還延伸內容發展出周邊商品放在官網販售,是頗值得參考的商業模式。知名社群網站Twitter於2013年初推出新App:Vine,讓使用者上傳分享6秒鐘的短片。秒數之短,讓人不可思議,但足以讓對於「微電影」一詞似懂非懂的人更明白:微電影就是有別於傳統媒體、透過網路散播的短片。

從台灣放眼國際的微電影趨勢:台灣是創新型廣告

既然是短片,又何須冠上電影二字?「微電影具備故事性,以情感扣入人心。」蕭培元以《愛在家系列影片之二》媽媽的記憶體已滿這支微電影作最好的詮釋。綜觀各國的短片(微電影)型態,韓國Indieplug Inc.提供平台讓學生或年輕導演獨立製片後做數位發行,而使用者付費可下載微電影,目前下載付費率頗高。中國大陸則是各家影音頻道爭鳴,經營獨家影片。而其他國家如印度會偏重親情題材、法國喜好動畫敘事、英國則偏好奇幻手法。在台灣,微電影被當作是新型態的廣告,除了櫻花的愛在家系列主打品牌形象的微電影,知名歌手林俊傑此波發行新專輯,亦投入千萬預算拍攝10支微電影,就是看準了微電影的族群年輕、愛分享,當微電影不斷被分享流傳時,品牌精神也持續散播,所以,拍一部微電影要看其後續長尾效應,而不是立馬達成KPI啊!

一邊叫賣一邊說故事:睡褲就是我的角色識別

緊接著登場的,是第二位分享者:東默農。大家都很好奇,他那中國百大編劇頭銜的由來,從劇場編劇出身的東默農只是笑笑:「就是看準了獎金,參加了僅供新人投稿的劇本比賽,從報名到交稿的時間只有一個月,卻要寫好幾集!最後從千人中入圍百名。」雖然最後沒擠到前面,但對岸來接洽過,表示劇本很有創意,看來還是有可能被拍攝出來喔!

曾寫過四、五部舞台劇,也得過一些小說獎的東默農,今天穿的是「很正常打扮」的牛仔褲。想當初他現身微電影課程或講座時,總是穿著睡褲,大家都印象深刻,他說:「其實,睡褲就是我的角色識別。」下筆編劇時,角色的外在形象會透露出性格,如果要用旁白去描述角色的個性,那就真的會太弱了。回到東默農身上,透過這個特殊識別,他被大家瞧見,進而看到他的才華,因為,無法被看見的編劇,非常的心酸…編劇實務分享?其實是一場血淚史…

創作微電影劇本,要有把「作業」當「作品」的調整

文字創作者總是渴望產生「作品」,能夠被看見;但是,進入商業領域時,充滿需多需求(=限制),創作變成了「作業」。東默農很快就體認到這一點,尤其台灣的拍片成本高,純創作不易,微電影需求又多以商業為主,因此,想要讓自己的作品被看見,需要與廠商合作來達到創作目的。

曾有編劇一年都沒入帳,因為電影尚未殺青。也有編劇朋友忙了一年,最後只領到一萬元。這是很少人願意投入編劇產業的實際面,但是,既然有創作熱情,就要訓練自己變成更實際的編劇。這或許就是東默農能夠一週內完成10分鐘腳本的原因。

夢境是天馬行空,人生是流水帳,戲劇是有組織的衝突

東默農當場傳授編劇心法,就是兩句話:

「需要用更短的時間完成腳本,才符合經濟效益。」

「客戶需求永遠大於你的需求。」

尤其微電影本身較短,其實頗適合編劇投入,而在微電影腳本編劇實務面,基本上分四個階段:介紹與認同→上升與衝突→挑戰與高潮→解決與轉變。東默農當場就展示了一段腳本,也以櫻花牌微電影舉例,故事中製造了角色衝突、時間點衝突,累積堆疊衝突後,來個轉變:「如果灰姑娘持續掃地、沒有和王子在一起,好像就是少了什麼。」透過角色的轉變,才會有故事感。構思期間先產生這些「拼圖」,再來拼一起,才會發現「空白」之處,再行填補,可避免光是想一個梗就卡住的情況,讓編劇時更有效率。

最後,東默農也提到很實用的觀念:「先寫故事而非寫大綱。通常劇本在一開始要先經過業主那關,用故事完整表達情節才容易讓業主進入狀況,易於溝通。」理解業主、讓劇本有組織,就能讓工作有效率,他建議平時一定要多收集資料,產生靈感,「盡快完成能先完成的部分,不要害怕修改!」

從蕭培元的「帶薩克斯風登頂玉山」到東默農的「心機睡褲」,在微電影實驗小聚中,讓我們看到鮮明的兩個角色,傳達了兩個印象:「瘋狂」與「實際」,善於分析研究的培元看似理性,但其實含有瘋狂基因,而東默農似乎是嬉笑樂觀的創作者,卻能很實際地處理編劇工作,在「微電影實驗小聚」中應該還有更多奇人異士,等待你的下一次參與、發現!

分享本篇文章

喜歡文章請按愛心!

0

相關文章

訂閱比賽/媒合電子報

我們將提供最新競賽/媒合/影片徵件/影視演講活動的快訊,積極參加比賽的您或想獲得更多進修機會者,歡迎訂閱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