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ogin

Close

Register

Close

Lost Password

微電影官網上方banner (2)

2018大學教師微電影研習營精彩回顧:實務也務實,簡化也深化

2018微電影-世界直通車:大學院校教師微電影趨勢與教學研習營已於4/15圓滿結束,本篇文章將研習內容精華摘要,以及分享邱老師於研習營後的精彩回饋分享。

產業人才需求與培育 / 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 祕書長 賴麗雪

演講摘要:

  • 市場規模決定商業模式,走出台灣就可能有更多機會。應鼓勵年輕學子走出
台灣,參加海外比賽拓展人際,與各地人才交流。
  • 兩岸的微電影研究發現,不具商業價值,主要被用於讓創作者能
連結更多機會。
  • 企業組織內的文本若都要變成影片,內容量大,不可能都一一外包,
不敷成本,因此企業影音內訓的需求提高,傾向學會自製影片。
  • 影音運用趨勢之一:直播,影音創客曾輔導全國電子與農漁會等
製作臉書直播節目。

和以往不同的是,現在年輕世代都比較嚮往成為YouTuber。

運用英雄旅程x角色原型看懂電影角色塑造 / 鄧皓元 導演

演講摘要:

  • 卡羅皮爾森的六原型是綜合了榮格的六原型與神話大師坎伯的故事。 喬治盧卡斯的電影<星際大戰>就是受到神話大師坎伯的<千面英雄>一書的
角色原型而展開,才寫出來的故事。
  • 啟程:讓主角問自己他是誰,讓他踏上尋找自己的旅程,故事就開始了。
  • 啟蒙:故事是主角遇到的大小事件,不是得到什麼,就是學到什麼。
  • 故事大綱四結構:若有些電影讓你看完後覺得困惑,是因為導演的「終點」
沒有處理好。
  • 故事三部曲:
120分鐘的影片來說,第一幕:15-20分鐘(讓觀眾認識主角與世界觀) 
第二幕:80-90分鐘(上升事件,事件越演越烈) 
第三幕:10-15分鐘(真相大白)

一個人的紀錄片發現台灣亮點人物 / 陳繼遠  導演

演講摘要:

  • 人生第一部紀錄片,剪輯了13次才完成,因為指導老師一看就說:
「怎麼一直拍人不斷講話?」紀錄片並非如此而已。
  • 這部片是拍攝失智症議題,拍完後家屬很感動,讓我覺得人人都該學習
紀錄片,拍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2016年成為講師時,更懂得怎樣把拍片知識更直白的交給學員。 曾協助彰師大拍攝畢業微電影,以及金甌女中社團,發現學校有太多故事
可以拍。
  • 紀錄片訪談拍攝時,要懂得利用鏡頭與景別,多採用齊眼,中景,特寫。
  • 訪談時從核心問題出發,利用關鍵字找出周圍核心問題。

從網路短片到電影的新世代導演之路/ <BBS鄉民的正義><極樂宿舍> 林世勇導演

演講摘要:

  • 非本科系的我,將木偶人系列動畫丟上網路,受到迴響,
讓我做為改進的參考。
  • <BBS鄉民的正義>電影緣起也來自網路,是當代網路世代的呈現。 電影裡面將眾人群聚謾罵呈現在實際場景,讓觀眾直接感受網路霸凌感。
  • 當你意志夠強烈,到處說你要做的事,就會吸引人上門。
  • 前導片一個晚上就點閱20萬,是因為之前跑了許多場校園巡迴的力量。
  • 我認為的創作思維:當你知道要怎樣花錢拍出一部電影後,慢慢開始有人
就敢拿著資金找你拍電影了。

兩岸三地 x新媒體x電影創新運⽤ / 台灣科技大學 蕭培元講師

演講摘要:

  • 香港影視節觀察:不少年輕創作者到現場與人交談,
  • 拿出QRcode讓人一掃就可以觀看自己作品。 各大影音平台都在影視節設論壇,預告最新作品。
  • 從中國或台灣直播平台前三名可以看出一些趨勢。 台灣FB直播最多人看的通常是生鮮魚肉,冷凍食材,針對男性阿宅,
  • 因為他們需要最方便能放到微波爐食用的食材。
  • 大陸沒有網路吃到飽,網民使用習慣是先下載影片到手機,
  • 交通時不是線上看片,而是先存到手機的。
  • 大陸網民喜歡知識內容,譬如混沌大學,常邀請新媒體來分享。

從零開始新手快速入門教學設計 / 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 祕書長 賴麗雪

演講摘要:

  • 用鏡頭說故事1234:將整個複雜的影片做過程與前中後三段精簡為四大步驟,再從這四大步驟分別教授。
  • 利用四大步驟展開,從最入門的影音自造開始,先用隨手可取得的手機做為基礎拍攝練習,初步認識鏡頭語言。
  • 拍片之前,要須考目的,對象,平台,內容與資源。
  • 新手入門拍片剪輯時,可利用手機APP或電腦內的iMovie或Movie maker等容易取用的入門軟體展開。
  • 影片企劃在開拍之前很重要,有三大步驟:訂定主題與類型,建立故事大綱,產生分鏡腳本。

<來自老師的研習營心得分享回饋>

感謝邱岳騏老師參加研習營後,分享的感想如下:

▋假日進修,影音運用

去年一進教室,馬上實作。同一組同學還來不及介紹熟識,就得拍照,攝影上傳,然後決定故事,分鏡,一刻不得閒。科技網路運用不熟悉,勢必是災難,微電影?畫面呈現?……什麼!連叫停喊卡的權利都沒有。行銷,角色設定,記錄片,網路多媒體,一個一個來,好不容易稍微有了初步概念,也似乎弄懂如何操作時,課程已經接近尾聲,也就是快結束了!
什麼!
一路內心尖叫到結束,緊湊精實不足以形容一整天被操得如何狼狽,如何失去信心,如何下賤,如何繼續堅持……
這不是我想要的嗎?營造過程的互動與實際操作,絕不是我下賤,或有被虐傾向,只能説最後像故事結局,「學到、獲得了什麼」。

今年,已有心理準備,踏入教室前深呼吸好幾次,好準備被⋯⋯

結果卻……出。乎。意。料。
……坐著聽就好了。

原本等著手忙腳亂,也以為複訓,能佔得便宜,比別人更熟悉內容,豈料,今年幾乎大翻新。

1.內功心法與技術手法比例重新打造。

去年九成技術,一成心法,今年卻是倒過來,比重拿捏似乎更恰如其分,當基本功紮實了,技術運用似乎就靠各自需求,而決定是否精進。也因此,大家對拍攝更有概念,也更具信心。

2.簡化也深化。

授課內容拆解得更簡單,更容易上手,學起來毫不費力,不論是整體過程,或故事架構,甚至檢核標準,都清晰明瞭。雖然操作手法簡單了,但其他方面卻更深入了,例如對於人物角色的設定,藉由角色原型的實例說明,進入了角色內心,有助掌握故事流暢度:邏輯,以及豐富故事精彩性:激發情緒共鳴。


3.實務也務實。

授課講師皆是業界精英,不會只談創作的意義,還重商業思維。經驗豐富的行銷與製片,微電影導演,紀錄片導演,從動畫轉作電影長片的導演,募資參展與研究對岸影視趨勢的學者,與現實不脫鉤,實際面對現實,實現實際。


我也省思,去年現學現賣,課後立馬將微電影拍攝製作用於課堂教學,確實達到了新奇與吸引學生注意力,過程重於結果,但仍需優化與再現,需要克服的是連結性再高一些,範圍能更擴及初中高級程度的學生。

高手在民間,我一直對這句話深信不疑,而身處教育體制,老師多一項技能,不能保證暢行無阻,教學卻能更多樣,尤其新世代接觸媒體與我們這一代差距甚遠,我們不必然要理解,至少要做到了解,否則代溝一直存在。若一昧用過去的舊思維、老方法教育下一代,怎能期待年輕人創新呢?也更沒資格對學生表現說嘴吧?

分享本篇文章

喜歡文章請按愛心!

0

相關文章

訂閱比賽/媒合電子報

我們將提供最新競賽/媒合/影片徵件/影視演講活動的快訊,積極參加比賽的您或想獲得更多進修機會者,歡迎訂閱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